近日,记者从信用中国等信源获悉,江苏省知识产权局对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数量巨大的相关代理机构依法予以警告、罚款100000元的行政处罚。根据专利代理相关法律法规,这是省级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对非正常专利申请代理行为的顶格处罚,也是全国首个省级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对该行为作出顶格处罚的案件。
案件公示相关信息显示,东台某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代理的非正常专利申请数量巨大,涉及全国32个省份,严重扰乱专利工作秩序,且在开展专利代理业务过程中,默许、指派专利代理师在未经其本人撰写或者审核的专利申请等法律文件上签名,上述行为构成《专利代理管理办法》第五十一条第二项“从事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严重扰乱专利工作秩序”的情形,属于《专利代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的“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违法行为。依据《专利代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责令当事人改正上述违法行为,并决定处罚如下:警告,罚款100000元。
江苏省知识产权局相关人士表示,顶格处罚只是对该代理机构的第一步措施,顶格处罚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只是江苏专项整治工作的第一个案例。省知识产权局作为全省专利工作管理部门,是第一个对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进行严格处罚的政府部门,下一步将联合市场监管、科技等部门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及代理行为,彰显依法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的鲜明导向。
据专利代理行业资深从业者分析,依据《专利代理条例》《专利代理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从事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严重扰乱专利工作秩序属于“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形,情节严重或者逾期未改正的,由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责令停止承接新的专利代理业务6个月至12个月,直至吊销专利代理机构执业许可证。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本次处罚可能并非最终结果,该代理机构或将面临国家知识产权局的进一步处理。
近年来,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违背专利法立法宗旨,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的各类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扰乱了专利工作秩序。为严厉打击非正常申请专利行为,从源头上促进专利质量提升,国家知识产权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制定并发布《关于规范申请专利行为的办法》,2024年1月,第三次修订的专利法实施细则正式实施,其中新增严厉打击采取弄虚作假方式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提出各类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的条款,从源头上提高申请质量。
记者梳理公开报道发现,从2021年起,江苏多次召开专利代理机构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传达学习国家知识产权局部署要求,明确工作思路和具体安排,采取多种措施严厉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不断提升专利申请质量。例如,对代理非正常专利申请数量偏多、涉及重复提交的机构和专利代理师采取约谈、记入信用记录、行政处罚等方式进行处理;对于反复代理、大量代理、撤回后再次提交非正常专利申请等情节严重或明显恶意的,报请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进一步行政处罚,并将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有关部门表示,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不以保护创新为目的,严重扰乱专利工作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浪费公共资源,妨碍创新发展,对专利代理行业造成了恶劣影响,必须予以严厉打击。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既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维护知识产权制度高效运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下一步,全省上下将持续保持打击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的高压态势,深入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专项整治,完善多部门协同治理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信用监管,促进专利代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